金刚经梵文网
金刚经梵文网
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
主页/ 近现代往生纪实/ 文章正文

佛说生死都是假的 还有什么麻烦?

导读:佛说生死都是假的 还有什么麻烦?正确把握佛教胜义谛和世俗谛(资料图)禅师法语: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在净土宗内流行一句话,即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”,这看似矛盾之语究竟是何意呢?对于一心念佛求生...
佛说生死都是假的 还有什么麻烦?

正确把握佛教胜义谛和世俗谛(资料图)

禅师法语: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

在净土宗内流行一句话,即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”,这看似矛盾之语究竟是何意呢?

对于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净土宗修持者来说,始终坚信西方有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,只要努力念佛修持便会往生。但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”这句模棱两可的话,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,使得很多修学净土的人茫然——既然往生为什么又说没有去呢?

这句话源自《角虎集》中天衣义怀禅师法语。据《角虎集》记载,天衣义怀禅师虽然身为禅师,但经常修持净土,并以此激励弟子。有一次,在法堂之上问众弟子:“如果说舍离污秽,欣取清净,厌离此界,欣求彼土,则是有了分别取舍的情见,属于众生的妄想;但如果说无净土可生,则又违背佛的法语。如此,则修持净土法门者应该如何修呢?”大众无言以对。过了一会儿,禅师自己答道: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。”

这句犹如狮吼般的开示,不但揭示了净土宗的核心问题——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,而且把净土修持提升到缘起性空的中观哲学高度。但后人对此金句的阐释,玄妙则无以复加,清晰却更添迷雾。只因想清楚无误了解和表述这句话,必须对龙树的二谛学说善为了达。

二谛:佛教认知的两种事物规律

无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,只要是宇宙中存在的事物,佛教都将它们总结为两种规律来统一认识,这就是二谛,即胜义谛和世俗谛。胜义谛是指事物真实的本质规律,世俗谛是指事物表面的现象规律。佛陀曾在《佛陀与净饭王父子相见经》明确说过,万物的存在都是被认识的对象,而任何一种存在,都具有胜义谛和世俗谛两种性质。

世界的现象与本质是一个事物的两种属性。五光十色、千变万化甚至光怪陆离的事物本身属于现象的世俗谛,佛教称之为“有”;事物存在的依赖条件、相对性属于本质的胜义谛,佛教称之为“空”。这一空一有看似矛盾但却统一的性质,是任何事物一体并存的对立统一体。了解事物的特征、颜色、形状、功能、作用等世俗谛特点,是建立有序世界的必要途径;了解事物的本质空性、依缘存在、没有独立性等胜义谛特点,可以让人们正确看待世界,不致迷失。

二谛这种事物的两种特征是两种智慧认知的对象,事物现象的世俗谛是靠世俗智慧来认知的,比如我们看到水,了解水有透明、解渴、滋润万物等特点,这些属于世俗智慧的世俗认识;而事物本质的胜义谛是靠终极智慧来认知的,比如我们看到水的时候,并不满足对水基本特点的了解,继续思考水的本质,了解水是由氢氧原子组成,这样不断分析,最终得出水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存在形式,其本质是空性的,这些则属于终极智慧的胜义认识了。

有一点需要读者注意地是,这两种智慧认识事物所得出的结论,只适用于他自己所观察的范畴,不能混淆,否则就会出现“一切存在是虚无”的错误理解和认识。空的本质只在终极思考下才成立,在普通世俗观念中并不适用。现今很多对佛教知识片面理解的人,就是没有分清二谛的概念,笼统的认为佛教说事物的本质是空,就误以为佛教是虚无论、消极论,这是极端错误的判断。譬如在我们普通感官认识下,一个人的相貌、身高、胖瘦等特点就会呈现,但用X光对人进行观照的话,得到的却只是一具骷髅。我们不能把X光下的结论用在普通感官的认知上,否则,世界就会变得无序。同样,胜义谛也是类似X光下的产物,不适用于普通感官的认知结果。

顺带一提,在佛教典籍中,这种在不同角度讲述的道理很多,如果不能清晰地把握二谛思想,难免张冠李戴,误入歧途。譬如佛陀在有的经典说,世界上存在佛陀,思念佛陀会产生相应的利益;但在有的经典也说,不要以相貌来认识我,不要用语言来祈祷我,那将离我越来越远。这就是典型的二谛例子。从世俗谛现象来说,有佛陀,有世界;从胜义谛本质来说,佛陀跟其他万物一样,其本质都是空性。所以,在佛教中如果不了知二谛的知识,想学懂佛教教义几乎是没可能的,想解脱成佛也是不可能的,只能增加无益的困扰,最终得出佛陀是自相矛盾的错误观点。

被称为佛教相对论大师的龙树菩萨在其名著《根本智慧中观论》中说:“所有的佛陀都是从二谛的角度,为众生宣说三界及三界超越之法,一个是世俗谛,一个是胜义谛。如果人们不了解二谛的差别,那么,对于佛法也无法正确认识。如果不了解世俗谛的特征,就不会了解胜义谛;如果不了解胜义谛,那么就无法解脱三界,无法证入无苦的涅槃境界。”

定往生与实不去

在了解二谛的知识后,就会知道所谓“生则决定生”属于世俗谛,“去则实不去”属于胜义谛。

譬如净土法门中所描述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到底有没有呢?从世俗谛的角度说,答案是肯定的:有!因此《阿弥陀经》说:“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。”但极乐世界有没有独立的自性呢?这就要从胜义谛的角度观察了

。所谓“自性”,就是不依赖其他条件、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实体,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。而极乐世界从比量上说,是阿弥陀佛累劫勤修福慧所成就的;我们以正确的分别心去认识的;并且给它安立“极乐世界”这个名称。这三个条件的组合,方有一个“极乐世界”的存在。如果抛开这三个条件,一个独立的、不依靠他缘的极乐世界(即自性成立之极乐世界)在何方呢?所以说极乐世界是假名安立的缘起法。

从现量上说,“都无所见,是最胜见。”在圣人的圣根本现观智前,即使是涅槃、一切种智,亦不见其有任何自性,如《文殊师利问经》云:“文殊师利,我尚不见生死,况生死过患;我亦不见涅槃,况涅槃功德。”何况见有极乐世界?

同样,从事法、世俗谛来说,往生到极乐世界,也去到极乐世界;但从胜义谛空性来说,无生无往。此即龙树在中论所说的“不来亦不去”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