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梵文网
金刚经梵文网
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
主页/ 近现代往生纪实/ 文章正文

低头,其实很容易

导读:低头,其实很容易 《净土》杂志 文/苗四海成熟的稻穗,总是深深地低垂着头。——民谚朋友伊林对拜佛的省悟和受益,源自武汉归元寺。那年,伊林在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中意外落马,被纷纭的人事所苦,孤傲的他郁闷...
低头,其实很容易

《净土》杂志 文/苗四海

成熟的稻穗,总是深深地低垂着头。——民谚

朋友伊林对拜佛的省悟和受益,源自武汉归元寺。

那年,伊林在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中意外落马,被纷纭的人事所苦,孤傲的他郁闷异常,邀我一起到湖北散心。

汉阳区,翠微路,深深的弄巷,古寺仿佛市井隐士,苍苔碧瓦隐在其中。清代始建时,开寺僧从“归元无二路,方便有多门”里采撷两字作为寺名,寓意这座曹洞宗的禅寺诸宗并重的博大胸襟。古寺旁,是浩浩东流的长江和一汪翠湖。远远的翠湖中,伯牙亭里渺茫的《高山流水》古曲迎风飘逸而来。据说,那是伯牙和子期相遇的地方。

中午,我和伊林来到古刹深处一所小小的僻静庭院。巨大的古槐树,浓荫遮蔽了半个院子,小桥流水,鸟雀偶鸣,在喧嚣的都市里,恍如一叶小舟驶入了江中小岛,江静潮平,渚白沙清。

树荫下,两个烧香的婆婆在喁喁叙谈。听她们说殿堂里供奉的是太虚大师从缅甸带回的玉佛,我便起身,前去瞻礼。玉佛高大庄严,温润如象牙,那暗淡的白色,溢出一脉历史的沧桑。

朋友坐在槐荫下,见我一遍遍地礼拜,笑着说:“偶像崇拜,迷信脑瓜子!”

庭院人很少,朋友的低语,就像空谷噼啪而下的落叶,显得格外清晰。

在佛像前做完供养的比丘,对朋友合掌问讯,笑道:“阿弥陀佛!佛弟子行礼,并不是偶像崇拜。它是一种对导师的礼敬,更是折服自己慢心的训练!”

接着念了一首偈子:“礼本折慢幢。头奚不至地?有我罪即生,忘功福无比。”

比丘声音和雅,温润如玉。这首美丽的偈子,引起了我和朋友的极大兴趣。

比丘很忙,只说:“那是《六祖坛经》里的偈子,居士们不妨自行查找。”就走了。翩翩的长衫,穿越槐荫,美丽如翻飞的鸽翼。

在寺外小饭馆用完午餐,我们结伴来到伯牙亭旁的一座小园子。园子依水而建,雕梁画栋,古风悠然的古典大堂内,字画、乐器满墙满柜。园子里满是古树、繁花

伊林点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,搜索《六祖坛经》。果然见到了那首偈子:

僧法达,洪州人。七岁出家。常诵法华经。来礼祖师,头不至地。

祖诃曰:礼不投地,何如不礼?汝心中必有一物,蕴习何事耶?

曰:念《法华经》已及三千部。

师曰:汝若念至万部,得其经意不以为胜,则与吾偕行。汝今负此事业,都不知过。

听吾偈曰:礼本折慢幢,头奚不至地?有我罪即生,忘功福无比。

法达七岁出家,是老资格了。见到半路出家、其貌不扬、年轻的六祖,礼拜时,头却不至地。六祖呵责他,他骄傲地说,我念《法华经》已经三千部。

六祖便说了这首偈子。

《法华经》是一部很长的经,平常人念一遍,大约需要半天时间。我曾用了一周时间,才断断续续地读完这部经典。可见法达比丘精进异常,功德巍巍,超出凡俗了。因此,心中难免生起自满。

在文殊院时,我曾见到过幢,那是一根高耸的青石圆柱,周围遍刻经文,据说拜一次,便可消无量业障。慢,是指自认为了不起的心态。六祖在这里用慢幢来比喻法达的自负像幢一样高耸入云。但修佛法是为了剥离好胜心、贪心、痴心、恨心、疑心,清洗掉为生命带来痛苦的负面心理因素,留下平等的、谦逊的、淡然忘我的,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良性心理因素。如果因为修了多年,便成为骄傲的资本,使慢心加重,可谓念的是糊涂经了。

法达受此呵责,一念平息,万缘脱落,心静如湖,马上开悟了。头低低地叩在六祖脚下。成为六祖的得意弟子和一代大德。忘掉了功德,果然福报无比。

优雅的古调悄然漫扬,淙淙如水,巍巍如山。一位姑娘在花树掩映的亭间弹奏《高山流水》。古筝声在辽阔的湖面回荡,好似伯牙和子期的唱和。

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。子期死,伯牙谓世再无知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。

飒然而来的乐曲,令人心境沉寂,我想,人世间,多少人因为自己有学问,在某方面有所特长,而生起了大慢心。结果,被慢心所遮蔽,谁也不服气,把周围弄得一团糟。就像我身边这位研究生毕业的电脑高手,初入公司时受上级赏识,下级敬慕,而今,却变成了一只孤傲的伤痕累累的寒鸦。

我问他:“你知道伯牙为何终生寂寞吗?”

朋友一边摆弄电脑,头也不抬地说:“简单,才高和寡呗。”

“错!错!错!”

“莫!莫!莫!”朋友笑了。理科生能娴熟地引用陆游的诗词作答,果然才华非凡。

“伯牙的寂寞来自他的我慢,他是骄傲的人,但他被渔樵之人子期的善听折服了我慢,获得了良友。子期死后,他再次生起我慢心,破琴绝弦,终生寂寥。试想天下之大,岂能再无一人可以听懂他的弹奏吗?”

朋友抬起头,瞪大了眼睛。

“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里,第一就要礼敬十方诸佛。十方诸佛自然也包括未来佛——现今所有的众生。虽然众生都有毛病,但每人也都有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地方。曾有学校做了个有趣的实验,让学生写出自己最不满的人。有的学生只写了几个,有的没有,有的写满了一张纸。结果发现,对别人不满最多的学生,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人,个性傲慢,有诸多缺陷;而没有写下一个名字的学生,是善于和别人相处的优秀学生。毕业后,都取得了很大建树。

“世界上的清风明月是相同的,但一入人眼,便有不同风光。豁达平和的人,暴风骤雨也别有韵味;愤世嫉俗的人,渚白沙清也是凄冷的、凋零的。我们所感受到的周遭的一切,其实都是自我情绪对风物的折射。风物如侍者端上来的咖啡,但入口的,是你自己加了盐或糖的混合物。

“成熟的稻穗,头总是低垂的。而秕谷的穗子却总是高扬的。秕谷的穗子,虽然扬得很高,却连鸟雀也不理睬它。”

朋友说,“这与拜佛又有什么关系?”

“忘了比丘所说,那是一种谦恭的训练,先尝试着把头低向圣贤,慢慢地,你就会发现,低头向所有的人,其实很容易了。”

朋友听了,若有所思。后来,他在网上搜索到了大量的一日数百遍礼佛的人,通过拜佛改变心性后,人生和健康得到转换的例子,产生了浓厚兴趣。也开始在家拜佛。慢慢地,每走到一地,他都神态自若地把头深深地叩下去,并尝试着把微笑和礼敬,送给每一位同事和过客。

几年后,再见他时,他仿佛换了个人,满含笑颜,态度温恭。招待我夜宴那天,他所在单位去了很多好友,一个劲地赞叹伊副总为人和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