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梵文网
金刚经梵文网
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
主页/ 禅宗文化/ 文章正文

入定是怎样的状态?什么感觉?

导读:入定是怎样的状态?什么感觉?我本人不敢说入定经验丰富可以指导别人。所以只能引用经典里的故事,试试会否对你有帮助。问:“见道时是什么境界?”答:“无所见、无能见,能所双亡,即无所见的境界,也无能见的...
入定是怎样的状态?什么感觉?

我本人不敢说入定经验丰富可以指导别人。所以只能引用经典里的故事,试试会否对你有帮助。问:“见道时是什么境界?”答:“无所见、无能见,能所双亡,即无所见的境界,也无能见的作用。”但既无所见,也无能见,又如何知道是见道了?这一问就胶住了好几年。刚好玄奘法师到了,答以千古名言: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,解决了这一论辩纷争。见道我觉得就是入定的目的,入定是手段,见道是成果。见道就是能所双亡,就是无所见无能见的境界。其实题主自己已经引用了金刚经的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”。题主已经是明白人了。打坐试着入定的人总是会遇到各种境界,从好里讲题主并不孤独,从坏处说题主亦非独特 :)关于实修,打坐,打妄想,定慧双运,止观双运,等等等等,南怀瑾老师的书应该对你有帮助。另外微信号“一宿觉禅修营”也不错。我觉得佛法(理)是要实修(事)才会实现其实际意义,同时佛法也是实修的道理基础和实践指导。理和事结合起来效果才好。所以我建议题主在实修的同时也可以多看看相关的书籍。

定是有次第的, 每级都叫定。在高级往低级看,那些低级别的定就不够定,甚至都不叫定。因此你要了解的状态,不是一个。下面我就从次第里找几个典型状况。

不习定的普通人,定于一事一物的时间不能长久,顶不住干拢,易为他事他物牵走。即使在无外事外物牵引时,住于同一事时间稍久就无聊、闹心,图谋变换。总体上处于跳来跳去的状态,我们叫散心

习定,则要对治上面说的散乱。 由于佛教是智慧解脱的,还需要保持感知、思考、分别的能力,以便运用或以备使用, 因此除了对治散乱外,佛教讲定时,还要对治昏沉。 具体手段这里就随举两个。 比如盯住一个目标,跑了就拉回来,渐渐养成习惯; 比如不盯什么目标,只是警觉看自心是否被牵跑,发觉被牵引,立刻截断、放弃,好像练金钟罩、千斤坠(就那个意思,不是真练这个),八风吹不动。比如保持知道当下正在干啥,而不是干着这个却想着别的并跳到另一个别的,而不知干着的是什么。这是在比较动态中防止散乱昏沉的方式;

定力升华,依凭无我慧。 不论是通过闻思,还是上述习定中觉知,或先闻思又于习定中验证、接受, 对佛法无我有不成程度的领悟会影响到定力的水平。 如上面所述八风吹不动, 便成为“八风吹不着”,无我故。 对比着说则是抗牵引能力更强了。 实际上谈不上抵抗、顶住什么的了,无我故。 此时的定,又是另一番状况了。 再具体还真没法细说,也说不清楚,达者自知。 以上是从定的角度来说的次第。 我只说了方向, 没具体说状态。 状态的问题,你自己走哪条路就知哪条路上的景。

佛法是强调智慧的, 从智慧的角度也是有次第的,比如经典及古德总结的凡夫、外道、声闻、菩萨、佛的见解, 乃至三乘或五乘等等, 都是从见解(认识、智慧)的角度来讲的次第。 这部分也相当重要, 对习定者,如上述,它决定着习定者定力可以达到什么水准; 对初修定慧者,它决定着初入手者可以起手修什么禅法。 如果谁喜欢,也完全可以说整个佛法修行,就是个见解次第,完全不提定不定的, 或将定的部分塞入见解次第之中, 就像我上面将见解塞入定力次第一样。

最后,您恍惚中的一些感受、所见, 以及现实世界、身心, 都是无常无我的。 如要习定慧, 都做同等处理: 或全然不理不为牵制,或了知无我无见者无所见。。。总之, 怎么处理,看你见解到什么程度啦! 正所谓什么见(认识),什么行(行为,反应)。 你的处理方式即不是截断牵引, 也不是无我、无观看者、无我所, 反而是要探讨研究恍惚幻觉的来龙去脉, 看样子还需加强闻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