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梵文网
金刚经梵文网
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
主页/ 谈佛说禅悟人生/ 文章正文

悟澹法师:禅意,自然无形方可明心见性

导读:悟澹法师:禅意,自然无形方可明心见性 庭前柏树地中生,不假牛犁岭上耕。 正示西来千种路,郁密稠林是眼睛。 ——宋.善昭《西来意颂》 僧人问:“如何是西来意?”赵州禅师说:“庭前柏树子!” 僧人问...
悟澹法师:禅意,自然无形方可明心见性

庭前柏树地中生,不假牛犁岭上耕。

正示西来千种路,郁密稠林是眼睛。

——宋.善昭《西来意颂》

僧人问:“如何是西来意?”赵州禅师说:“庭前柏树子!”

僧人问:“和尚莫将境示人?”赵州禅师说:“我不将境示人!”

僧人问:“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”赵州禅师说:“庭前柏树子!”

扫净寮房,一盏茶几,翻阅书籍,点燃檀香,浮躁的心灵得以安顿,闲来无事品读禅诗,俗念都捐,尘心顿洗

对于有形和无形,我从不固执己见,这一切的缘由来源于学生时期的一篇文言文《俩小儿辩日》所给我的启发。

孔子东游,途中见两小儿辩斗,便去问其中的缘故,方知是俩小孩在辩论太阳日出日中距离人远近的问题。

日出距离人近,日落距离人远,原因在于日初出大如车盖,及日中则如盘盂;日出距离人远,日落距离人近,原因在于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。

不管是佛法还是世间法,万事万物如同《俩小儿辩日》文中的观点一样,一个是用视觉判断问题,所以远者小而近者大,一个是用触觉(温度)判断问题,所以近者热而远者凉。如同佛法一般,很多人认为禅文化神秘,殊不知禅意如同庭前的柏树一样,从大地中生长出来,不借助牛犁更不用山上劳作,随运而生、自然出现,禅也是如此,切莫一味地局限刁钻纸堆文字之上。

凡事如果刻意地用理性思维去认识、理解它,就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,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,身心的感受,才会有所启发和认知,不求外力、明心见性,方可即心即佛,我想“出道必须先入道”也就是这个意思吧!

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,正如“正示西来千种路,郁密稠林是眼睛”中所说的那样,佛祖西来的道路有千百条,茂密的丛林处处都能启发你的眼睛,禅的千眼可以让你获得禅悟,获得真正的智慧,与佛心灵相通。

原来固执己见就是井底之蛙,自然无形方可明心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