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《净土》杂志 作者: 释觉玄
有一年,大和尚为我们佛学院女众部作安居解夏开示时,说过一件颇耐人寻味的小故事。他说有一位当家的老师父,眼看就快要退休了,正面临着挑选接班人的棘手问题。因为他有好几位徒弟,彼此的能力才干似乎不相上下,一时难以确定哪位可以当选为最佳接班人。正在老师父举棋不定、左右为难之时,一位同修给他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建议,就是看谁能从年头到年底都坚持上早晚殿,一次也不缺,以此为评选的标准。后来这位老师父依此方法,连续考察数年,终于找到一位德才兼备的接班人。
我想他那位接班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恒心、意志力及已体味到上早晚殿的乐趣,一年730堂功课,一堂也不缺,恐怕很难做到呀!
回想自己出家已八年,特别是经过七年的学僧生活,早晚殿也基本坚持上,所以对故事中所提到的以上早晚殿来选拔僧才之举,深有同感,总结数年来上早晚殿的体悟有以下几乐。
一乐:住持三宝乐。
马祖建道场,百丈立清规。一千多年来,早晚课诵已成为当今汉传佛教寺院必不可少的共修功课。祖师明智,晓知去佛时遥,众生根机逐渐陋劣,懒惰懈怠在所难免。住持三宝,责任在僧。佛住世时,因仗佛广大的威德神力,四众弟子及一些邪魔外道自会顺服。佛法如日中天,迅速传播,度众无数。而如今佛陀已示灭,唯留下浩如烟海的三藏十二部经典。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住持三宝,传播佛法的重担自然就落在当今僧人的肩上。
二乐:共修加持乐。
放逸、懈怠、昏沉、掉举等烦恼心所,不断地劫夺我们自性的功德法财,使我们那颗本有具足无量功德的摩尼宝珠一直无法显现,累劫蒙受贫困轮回之苦。如果我站在清净庄严的大殿里,面对着福慧圆满、慈爱无限的佛菩萨圣容,我一定不禁自惭形秽。聆听着有大磬、木鱼、铃鼓、引磬、铛、铪等各种法器伴奏的大众唱诵声,更显得整齐合一,清畅哀亮,悦耳动听。鼻嗅着那一阵阵沁人心扉的栴檀郁香,此时此刻跟随大众唱诵经文,并依文入观,贪瞋痴慢、昏沉掉举等烦恼似乎已荡然无存,内心的智慧光明不断显发。借助此共修的力量,可使烦恼不断消除,逐渐恢复本有的自性光明智慧。
三乐:三宝护佑乐。
早晚课诵的经文,乃是从佛陀大悲智海中流露出来的,故持诵经文自然会得到三宝及护法龙天的护佑。佛法僧三宝如三足鼎立,缺一不可。三宝深恩何其浩大!蒙三宝威神力的日夜护佑,行人可得到身心不退、六时吉祥、愿心不退。
四乐:福慧增长乐。
“皈依佛,两足尊。”两足,即是指福德和智慧皆圆满。也就是说,要想成就无上的佛道必须福慧具足。如有偏颇,恐怕会落得“罗汉托空钵,大象挂璎珞”的窘境。早课主要是《楞严咒》、《十小咒》及发普贤菩萨的《十大愿王》。先诵《佛顶楞严心咒》,制五欲于未萌,直显如来藏真如妙性
五乐:清净平等乐。
作为学僧常会有“读书容易,考试难”的感慨。十几门课程,一个学期学下来已够累了,可期末还要应付考试。故常常到考试时,参加上早晚殿的学僧也就寥寥无几了。学习成绩的好差虽然与学僧的根机利钝有一定的关系,但并不起决定的作用,主要还在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上。我曾有一位读预课班时的同学,只有小学文化。但她学习非常认真刻苦,除了按时上早晚殿后,每天还另外诵经、拜佛。两年四个学期每次的考试都不错,比那些不爱上殿、文化基础胜过她的同学还好。所以说考试时上殿并不会影响学习成绩。相反,以一颗无名利得失的清净平等心去对待,可能考试结果更出乎意料。
六乐:成就佛道乐。
无论早课的往生咒、十大愿王,还是晚课的《阿弥陀经》及回向文,皆是告诉我们要常行菩萨道,并将每天所有的身口意功德都回向西方极乐世界,圆满佛道。转娑婆五浊为极乐五清。故释尊在两百多部经典中,皆提到西方净土的殊胜,力劝我们于浊世中一定要专修净土,往生西方。诸佛刹土如恒河沙,为何释尊偏赞弥陀净土?因为阿弥陀摄受众生的条件最低,愿力最大!如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之第十八本愿云: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,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。”因入弥陀佛国土门槛极低,故摄受收机最广,下至阿鼻地狱众生,上至等觉菩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且一经往生,即可圆证三不退,一生圆成佛道,故阿弥陀佛被尊为“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”。
早晚课诵所念的《般若心经》及自皈依三宝,告诉我们修行不可著修行相,修而无修,要销归自性,体悟人法皆空,是心是佛,即心即佛,最终了达诸法实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