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「过去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」去除妄想,才能认清周围的境界。 很多人都向往着未来,常想:如果我能改善环境,不知有多好!几年前 ,我曾看过一则童话故事——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印度小女...
-
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凡事不必多计较; 因为「理」讲太多,反而情就薄了。 早晨时刻,静听一切飞禽和水中青蛙的叫声,多么清澈、多么有节奏,就好像开了一场...
-
人能守本分,才能尽本事。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,歌声嘹亮而悦耳,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气,这就是牠们的本分、本事。至于人,本分是安分守己,本事是发挥良能为人群服务。但是有的人只想展现本...
-
荣西和尚真正能赐福给人的, 不是泥雕木塑的神,而是实际闻声救苦的人。 日本京都有一座寺院--「建仁寺」,由荣西和尚所创建,这是日本临济宗的发祥地。(荣西和尚,为日本临...
-
佛陀的宿世因缘 人与人之间的争执, 只不过是处延续过去烦恼的未来的恶果罢了! 有一天,佛陀和弟子们在外托钵。途中遇到一位老人,这位老者看到佛陀时,态度非常亲切、恭...
-
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,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长者之子,因好乐佛法而出家。他很有抱负,认为佛陀的弟子中有那么多人闻法开解,很快地证到罗汉果位,而他是高贵族姓的子...
-
绽放动人的莲花,人在红尘色无量故般若波罗密无量 受想行识无量故般若波罗密无量 缘无边故般若波罗密无边 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密无边 ——摩诃般若波罗密经·佛...
-
人生如梦,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、幻想,所以经常生活在烦恼、束缚之中。佛经里有段「赛月童子」的故事──有位贫穷的年轻人,由于没有亲戚,日子过得很孤独。 不切实际的...
-
佛陀与乞丐慈悲的爱心及关怀,是做人的根本。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,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钵。到城里时,看到一群人围在巷道一处议论喧哗。于是,佛陀请一位弟前去探个...
-
佛在世时,一次行脚到王舍城竹林精舍。那天精舍里聚集了很多比丘弟子,佛陀在开示说道时,忽然间,外面传来一阵吵杂的声音。佛陀就对阿难说:「你去外面看一下,到底外面的声音是怎么回事?...
-
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,但是,也有贫中之富的人。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,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,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,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,于是,以一般的比丘...
-
佛陀在世时,有一则公案── 一天黄昏,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拜访佛陀。佛陀看到波斯匿王灰头垢脸、全身都是灰尘,就问:「国王,你从哪里来?为什么全身都是尘土?」吝啬...
-
一位外道修行者,买了一束花供养佛陀,致以最高的尊敬之意。他来到佛陀面前,长跪、礼拜、献花。佛陀未接下花束,先问他有何要求?修行者回答,自己不求什么,唯请佛陀指点修行之道。放下欲...
-
改运、消灾、改名,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中。在佛世时,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。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,上至国王、王子都很敬仰他,其它士、农、工、商的...
-
学佛要学习自度、度人,「自度」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业,若言行不当或有过失,则必须鞭策自己更用心。 「度人」则必须应机施教,佛陀说眾生有八万四千烦恼,人人的 心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