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梵文网
金刚经梵文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佛教启示:生活好了,为什么幸福感却降低了?

导读:佛教启示:生活好了,为什么幸福感却降低了...
佛教启示:生活好了,为什么幸福感却降低了

这个问题,现在其实是全世界所有人,都在面临的问题。在大众普遍的认知当中,都觉得,得到越多,幸福感应该越强才对。但事实,却无情地给了众人一个巴掌,尤其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多数人都在极致追求物欲,但在确实得到很多以后,大家却突然间又迷茫了,因为追求到的那些东西,并没有增加自己的幸福感。

相反,随着得到的越来越多,几乎所有人的幸福感,却都在一点点地流失,这是为什么呢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我们要搞清楚,什么是幸福,决定幸福感高低的最根本要素,又是什么。

那么,到底什么是幸福呢?

其实,每个人都懂,幸福不过就是一个人内在的一种心理感受,它纯粹就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指标,根本不属于物质范畴。无论在别人眼里,你拥有的多,或者少,都跟你的幸福无关,只要你觉得幸福,你就是幸福的。

幸福,跟你在现实社会中,拥有的金钱物质,权利地位等等客观因素,没有比例关系。尤其到了今天,当人的基本生存得到保障的时候,物质财富便更是跟幸福感没有太大关联了。

那么,决定幸福最根本的要素是什么呢?

第一,生活时间与工作时间的比例。

当今社会,反复在提倡,努力、拼搏,似乎只有这种符合大众群体意识的旋律才是对的,于是所有人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、甚至在加班,或者不是在加班,就是在准备加班的路上。

所谓物质文明高度发达,不过是让属于人类原本应该正常生活的时间,被大量的工作时间所替代。本来应该是生活当中夹杂着工作,现在却是工作当中夹杂一点生活,更极端的是有些人已经没有了生活。

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但是当你已没有了生活的时候,每天忙得死去活来的时候,哪里有幸福可言?

反观古人,或者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,他们每年实际的工作时间,加起来非常少,一年可能只有小半年,甚至两三个月需要农忙,只要能够填饱肚子,他们的幸福指数就非常之高。

第二,欲望的多少。

这个欲望,有可能是对物质的欲望,也有可能是对权利、名誉、地位、男女色、尊严等等的欲望。确实,在世俗中,每个人都一定会有欲望,但当这个欲望,超过自己生活真实所需,就会形成拖累,带给人更多的反而是痛苦。

一来,欲望是无穷尽的,尤其当今社会贫富差距很大,攀比竞争之下,首先就导致生活时间与工作时间本末倒置,你不断地去满足欲望,永不知足,便永远得不到安宁、没有闲暇去体味生活,去感受幸福,哪里来的幸福感?

二来,当你获得的东西,已经超过生活真实所需之时,一个个欲望的满足,能够给你带来的幸福感的比例,也越来越低。便如现在,物质极大丰富,看似你获得了很多,但是实际你的付出牺牲极大,生活成本极高,付出回报比例已经严重失衡。

反观古人,看似他们拥有的少,但是他们相对付出要少很多,就能够满足真实生活所需。另外,他们贫富差距并没有那么大,社会相对单纯,能给他们比较的也相对较少,欲望也少,幸福感便高。

有句话,怎么说来着,知足者常乐!

第三,跟自然亲近的程度。

今天,所有的人,都生活在哪里?农村、或者城市,较为集中、或者非常集中的人类圈定、建造的房子里。但这个集中发展过程,或者叫逐渐远离自然的时间,并不长,尤其是相对于人类百万年的进化历程而言,时间非常短。

人类繁衍发展的过程中,在哪里生活的时间最久?在大自然当中,或者是近大自然当中,或许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去感受,也无法接受,但事实上是,人类只有在自然界当中,或者说亲近自然,才能够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融合,因为我们本身便是来自于自然,便是自然的一部分。

如今,很多人会去乡村度假,在更接近大自然的地方,所有人都觉得放松、满足,为什么?因为你本身就是在大自然中发展、成长起来的,大自然就是所有人类的母亲。现在,你“高度发达”,离开自然,进入城市,违逆本性,获得的一定是焦躁不安。

反观古人,他们天然就生活在大自然当中,不管是种地,还是打鱼狩猎生活,几乎所有时间都跟大自然密不可分,只要填饱肚子,幸福感自然就很高。

而当代,其实拥有最高幸福指数的人群,便是佛教弟子。为什么?

因为正知正见的佛弟子,不执著,四大皆空,相对比于世俗社会,天然便处在悠闲的状态。佛门弟子处于寡欲状态,虽生活清淡,却处在自然当中,乐得其道。

愿众善知识,同样可以亲近佛门,与佛结一份善缘,更为自己寻一处安宁的心灵港湾。

南无阿弥陀佛